肉骨茶的来源
据老巴生回忆,相传在二战前,巴生许多在码头、港口、车站等地方,靠劳力工作的苦力,他们的工作量大,清晨都会吃补充体力的食物,而肉食品配饭就成了最佳选择。
战后有个名叫李文地的人,
曾经在食摊当过伙计,后来在后街经营起自己的生意,他只卖家乡炖肉骨,并以猪油炒饭取代蠔干咸饭,由于他在肉骨中加进中药配方,一时大受食客欢迎。据称传说中的那些苦力就是把拾来的药材拿到李文地的食档集资煮食,之后他才参照配方加以改良,而变出巴生肉骨茶的最初版本。
后来有人为李文地取了个花名叫“肉骨地”,由于永春话里“地”和“茶”同音,久而久之“肉骨地”就传为“肉骨茶”,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干脆掛起招牌写上宝号“德地肉骨茶”!
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诞生。
如今重回60年前的历史现场,也许很多知食份子都只以为李文地的肉骨茶版图除了“德地”外,就只有第四儿子所经营的“盛发”, “德地”,“奇香”;其实不然,以下所列就是其后代开枝散叶,广泛分布在巴生地区的肉骨茶店,如德发,庆祥,泉美及东和等。
在巴生,肉骨茶传奇仍在静默中持续著,一个不经意我们随时会与“肉骨地”的传人擦身而过。60年的历史不算久远,“肉骨茶”一名则已走向了世界。
肉骨茶介绍
肉骨茶 Bak-Kut-Teh(幅建语)是马来西亚的美食之一,
以猪肉和猪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底,其独特的风味享誉全马,扬名海外,深受各地游客喜爱。
肉骨茶一般分为福建,海南及潮州口味:福建肉骨茶有着较重的药材味,海南口味则偏向较重的胡椒味,而新近的潮州口味则较为清淡。近期的肉骨茶,更加入了豆腐卜腐竹,菇类,海参,鲍鱼等食材,有的还盛入沙煲上桌。
肉骨茶通常拌白饭或油饭(如今还有芋头饭和糙米饭供选择),搭配油条来吃,并佐以酱油,碎红椒及蒜蓉。在点菜时,食客可选择肉的不同部份为主要食材,如:排骨、小骨、猪脚(猪后褪肉)、脚弯(蹄膀)等。食客也可在点菜时选择喜好的茶包--铁观音、香片、菊堡等,去除肉的油膩感。
出於传承,成就风华;
一碗肉骨茶一世巴生情。
– 2008年,肉骨茶嘉年华
出於传承,成就风华;
一碗肉骨茶一世巴生情。
在1970年代初,肉骨茶的行业还不是非常盛行。
在巴生也只有几家的肉骨茶档。肉骨茶也只有一个种类,《传统的煮法》。当时一档肉骨茶档,一天只是卖一锅左右的肉骨茶。就算是最有名的几家平均一天也只有卖两、三锅左右。整个肉骨茶的行业是在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瓦煲肉骨茶的出现,
早期出现瓦煲肉骨茶,其中一家就是在直落玻璃肉骨茶。往后,更多种类肉骨茶不断面试。
在巴生,肉骨茶可说是典型的早餐普遍上也可当午餐及晚餐。
除此,肉骨茶更是一家大小周末爱吃的早午点。在华人人口只有约40万的巴生,却有超过150家的早市肉骨茶档和店,以及夜市也接近100家的肉骨茶档和店。